智慧建築標章

智慧建築標章

智慧建築標章

智慧建築標章

  業務說明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推廣智慧化居住空間概念,推動國內智慧建築之發展,累積了近十年的相關研究成果,於 2002 年度進行「智慧建築標章」評估系統之架構研究,以作為推動「智慧建築標章」之評估審查依據(溫琇玲等, 2002 ),針對其中部分已可量化之指標作基準性之研究,而 2003 年上半年度依循 2002 年度已完成之「智慧建築標章」作業要點暨評估系統,落實各指標之量化評估準則與指標操作之解說,以作為執行「智慧建築標章」申請之評估手冊,並於 2004 年起,正式受理智慧建築標章之申請,並希望透過此一認證制度,彰顯建築物之差異化價值,進而加速國內智慧建築之發展,提高我國之建築物品質。

綜觀各國與我國智慧建築之評估系統,可以了解因各國建築產業、資訊科技產業之國情差異,其對智慧建築之評估系統與評估方法也各異其趣。我國「智慧建築標章」於2003年初步實施階段,為求評估體系之執行容易,應盡量以簡化及可量化之指標作為評估之依據,為達上述之目的,以智慧建築之建築物環境、成本效益、智慧化系統與使用管理來作為智慧建築定義的範疇。依此研訂資訊通信、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設備節能、綜合佈線、系統整合及設施管理七大項指標作為「智慧建築標章」之評估體系。

標章的推動與執行迄今已八年,過程經歷ICT科技與智慧化設備的快速發展,多元化的科技與產品不斷的被導入建築生活空間。由送審的諸多案例以及審查的討論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評估智慧建築之指標內容,部份項目需要因應資通訊科技與建築技術的發展而做切合時代需求的修正。

為因應行政院現階段發展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發展計畫之目標,智慧建築乃是智慧化居住空間的重要載體,因此檢討現行評估架構以及評估指標之內容,以符合行政院發展智慧化居住空間政策方向之所需。緣此,新版智慧建築標章解說與評估手冊,將原始之七項評估指標擴充為八項,增設「貼心便利指標」,並將原「設備節能指標」更名為「節能管理指標」,以使智慧建築之評估得以更加完備,且更加符合科技之發展趨勢與使用者需求。